美國普度大學社會學教授楊鳳崗,2012年出版的專書 Religion in China: Survival and Revival under Communist Rule 在全球關注中國宗教發展的社群中,頗受矚目,至今已翻譯成韓文與義大利文,今年稍早也由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與政大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中文版。C-Culture Zine特邀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的邢福增教授簡評與導讀《宗教在當代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存續與復興》,在中國政經力量愈發增強、治理管控益發全面的當下,中文版出版所帶來的啟發、意義與展望。
文: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授、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
被封殺的「三色市場論」與正體中文版問世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國歷史進入嶄新階段。由於新政權以共產烏托邦來建構其統治合法性,故中國社會如何實現共產主義,無可避免地在政治、社會、經濟及思想各領域帶來巨變。全面社會改造工程的推展,配合反帝氛圍下的紅色恐怖,必然也在意識形態及社會管控方面觸碰到宗教領域。二十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的歷史,見證著黨國(Party-state)如何走向「全能主義政治」(Totalism),[1]並掀起一場改造宗教制度及思想的「革命」。文革後,中共告別革命,推行改革開放。經濟改革促成的非經濟後果,也在宗教領域帶來變化。對於1949年後中國的宗教變遷,該如何作出解說?這無疑成為中國研究中饒具意義的課題。美國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楊鳳崗,多年來嘗試循社會科學研究的進路,來理解中國宗教的變化,成果豐碩。2012年,牛津大學出版了他的Religion in China: Survival and Revival under Communist Rule 一書,系統地闡述其對問題的解說。
本書出版後,已有韓文、義大利文的譯本。最近,正體中文版《宗教在當代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存續與復興》由臺灣政大出版社出版,對於華文讀者而言,確是一大喜訊。針對中共建國後(特別是1979以降)中國宗教格局的變化,楊鳳崗在書中提出「三色市場論」。有關論述,最早見於他在2006年發表的一篇英文學術論文。其後,兩個簡體中譯本先後在中國大陸刊登。[2]不過,筆者剛搜查中國的「期刊網」,發現這兩篇論文已在數據庫「消失」。據楊鳳崗在《宗教在當代中國》新增的「附錄」指出,三色市場論在中國大陸引起不同討論,惟部分卻具強烈意識形態批判取向。如今,中文版論文的「消失」,未嘗不是代表官方對三色市場論的正式否定及封殺。在這情況下,《宗教在當代中國》 的出版,更突顯其意義,華文讀者得以更全面地了解及認識三色市場論與相關的理論框架,及其應用於解析中國宗教變遷的格局。
眾所周知,中國宗教在文革後呈現復興。[3]本書要旨並非要探討中國宗教熱的原因,而是關注中共實施對宗教的管制政策與措施下,中國宗教的存續與復興,可以置於怎樣的座標來解讀?對此,楊凰崗運用了「宗教市場」的概念,並據此建構其解釋與論述。
以「宗教市場」理解中國宗教格局的變化
筆者認為,「宗教市場」確是一個適切的框架,幫助我們認識共產政權下宗教的發展。正如作者指出,宗教市場並非主張宗教的市場化,將涉及靈性的宗教淪為商品,而是借用經濟學的供給與需求(supply and demand)向度,剖析中國宗教的生存及發展格局。不同國家對市場供求的政策差異,形成自由市場與計劃經濟兩種截然不同的經濟模式。考慮到中共在1949年後在宗教政策方面的強烈干預,因此,一套類似計劃經濟的國家干預操作,同時也出現在宗教領域,可稱為「計劃宗教(市場)」。具體而言,五十年代起,中共以反對「封建迷信」的名義全面打擊民間信仰,並取締各種「反動會道門」,將大小民間教派徹底清算,正是政治權力干預與改造宗教市場的表現。同時,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及天主教均須接受黨國領導的宗教革新,以獲取其合法進入中國宗教市場的身分。值得留意的是,上述五大宗教的改革,均以建立黨國扶植的愛國宗教團體為核心,藉此確立黨對宗教領域的一元領導。1949年前多元開放的中國宗教市場,經過黨國一系列改造後,逐漸過渡成「計劃宗教」。
楊鳳崗在《宗教在當代中國》一書採用了政治經濟學分析──短缺經濟(shortage economy)及寡頭壟斷(oligopoly),對上述變化作理論解說。因著黨國對宗教市場的高度介入及干預,特別是宗教供給受嚴格限制,導致宗教產品供應的長期短缺。隨著文化大革命實現以促進宗教的消亡為目標的滅教政策,徹底斷絕僅餘的宗教供給,連帶把黨國賴以管控宗教市場的體制(統戰部、宗教局及愛國宗教團體)也一併打倒。文革期間,中國儼然成為「無宗教」國度,但實際上,黨國始終無法根絕國人對宗教的需求,由是形成地下的宗教市場。由於黨國粗暴干預宗教市場的供給,反倒促成地下宗教的發展。
文革後,滅教政策的徹底失敗,促使黨國不能不回到管控宗教的基點,並以收編地下宗教為方向,使之嵌入黨國宗教的管控體制(即愛國宗教團體),成為改革開放時期中國政教關係的重心。然而,改革開放帶來黨國與社會關係的重構,又為不同形式的地下宗教提供生存空間。而中國在政治社會經濟方面的急劇轉型,也刺激了國人對宗教靈性的追求。即使黨國企圖加強管制宗教市場,但愛國宗教市場的供給,仍無法滿足廣大宗教需求。這便形成《宗教在當代中國》一書建構的「三色宗教市場」:紅市代表合法的愛國宗教團體,黑市代表黨國堅決取締的邪教組織,而灰市則指涉不獲合法身分(非法),卻在法律之外以不同形式發展的地下宗教活動。三色之間具流動性,其中又以灰市最為重要,是三色市場的核心概念。例如,在1990年代一度被河南省定為邪教的中華福音團契,後來積極爭取與官方互動,結果未被中央列入邪教清單,[4]成功擺脫「邪教」標簽,由「黑」轉「灰」。
photo by Flsxx on wikimedia photo by Ashwin Vaswani on Unsplash
國家資本主義興盛下宗教研究的參照框架
那麼,黨國如何處理灰市,是默許或容忍灰市,還是將之導向紅市,或打為黑市?這既涉及不同宗教(五大宗教、民間信仰、新興宗教)的差異,以及中央政策如何在地方落實的問題,又難免觸及近年中國宗教形勢的急劇變化。[5]
就以基督宗教為例,自2018年起,北京守望教會、錫安教會及成都秋雨聖約教會先後被官方取締,這是否代表官方將上述城市新興家庭教會由灰市逐至黑市?到底官方容忍新興城市家庭教會的「底線」何在?從「灰」到「黑」的轉折如何?另方面,在2014年後,拆十運動席捲各地三自教會(以浙江、河南最為嚴重),[6]加上各地厲行禁止未成年人參與宗教活動,這對三自教會的兒童主日學及青少年事工也構成重大打擊。近年「紅」市的空間愈益收窄,對原有的「紅」市解說又有何影響?在天主教方面,2019年中梵就主教任命達成的「秘密」協議,對中梵關係正常化具積極作用。不過,協議的落實對地下教會帶來怎樣的衝擊?三色市場又如何作出解析?假如中梵雙方關係進一步改善,那三色市場的框架又能否適用?
改革開放以來,不少人曾期許中國經濟的市場化,能帶來社會多元化及政治開放。不過,中國經濟的崛起,卻並未促成民主轉型,反倒因國家資本主義而令威權體制更形強化。展望未來,中國宗教的生存格局將經歷何種變化?筆者相信,從事中國宗教研究的學者,可以在「三色宗教市場」的格局下,開展更多針對不同區域、宗教的個案研究,這不僅有助於深入檢視宗教市場的理論,對於更全面地掌握中國宗教格局的宏觀變化,以及各宗教間的微觀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本文為香港研究資助局優配優研金支持計劃CUHK(14621320)之部分成果。
[1] 「全能主義政治」(Totalism)的概念,出自著名政治學者鄒讜(Tang Tsou),指「社會中沒有一個政治權力機構不能侵犯的領域」。參氏著:《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角度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頁7。
[2] Fenggang Yang, “The Red, Black, and Gray Markets of Religion in China,” Sociological Quarterly 47(2006): 93-122. 中文縮寫版〈中國宗教的三色市場〉,刊於《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年期6,頁41至47。完整版由楊江華譯,刊於《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埸學版)》,2008年期4,頁93至112。
[3] 可參張彥(Ian Johnson)著,廖彥博、廖珮杏譯:《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新北市:八旗文化,2019)。
[4] 中華福音團契匿名同工口述訪談記錄。
[5] 參邢福增:《新時代中國宗教秩序與基督教》(香港:德慧文化,2019)。
[6] Fuk-tsang Ying, “The Politics of Cross Demolition: A Religio-Political Analysis of the ‘Three Rectifications and One Demolition’ Campaign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Review of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 5:1 (2018): 43-75. [https://doi.org/10.1163/22143955-00501004].
延伸閱讀:
中國宗教深度研究:社會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探索|楊鳳崗 | 政大華人文化講座 (nccu.edu.tw)
環球東方的宗教(Religion in the Global East)—專訪楊鳳崗 – 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電子報 (nccu.edu.tw)
專訪宗教學者邢福增:由「強拆」到國安法,他見證中港風暴中的十字架|端傳媒 Initium Media
《晚雨聖靈》新書座談會:基督宗教在華人地區發展的獨特性
《一分為二》:辯證運動如何自我悖離?如何朝向解放?
書籍資料:
- 作者:楊鳳崗
- 出版社:政大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1/05/01
- ISBN:9789869954495
- 規格:精裝 / 252頁 / 15 x 21 x 1.8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編輯:劉達寬
Cover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