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Perspective

【書評】《 疫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污名、隱喻與觀看自身之苦

「揭示隱而不宣的複雜社會邏輯,以突顯影響特定社群中人的行為、思想及語言等道德規範的文化特質」,劉紹華過去在討論中國麻風病治理時寫下的這段話,再次出現在她去年的新書《 疫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彷彿呼應了她收錄在書中另一句話:「我曾經筆下的歷史不斷在政府與眾人的日常生活中重演」。那麼,為何痛苦如此反覆呢?

閱讀更多 »
文化 Culture

【歷史記憶】記憶所繫之物(下):歷史中不可或缺的「非凡小人物」

透過「物」所體現的主體性與能動性,不只是為歷史中的小人物發聲,一般的民眾為什麼需要歷史?我們為什麼要保存公共遺產?這些問題可以透過「物中記憶」的研究得到解答。一個物件可能經過不只一代人,對不同世代而言有不同功能與情感,透過物看到時代變化之餘,也會看見人們如何透過物與過去相處、和解。

閱讀更多 »
文化 Culture

【歷史記憶】記憶所繫之物(上):
透過「物」看見個人在社會中的主體性

通常我們通過報導、紀錄與檔案重建歷史面貌,但過去的人所遺留下來的物品,也可能讓我們接近過去活生生的人與他們的時代。2019年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主辦的「歷史記憶」系列演講,邀請到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成大歷史系謝仕淵教授來分享他在博物館的田野調查與文物研究經驗,提供處理史料與重建歷史的不同可能性。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