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借土養命》:支撐泰北華人的「中華文化」 從凝聚轉化到僵化衝突?
中研院院士黃樹民的新書《借土養命》,探討泰北雲南華人社群,如何藉由維持中華文化傳統,在艱苦的環境中,從武裝販毒團體轉型成為相對富足、友善土地的農業社群。然而對傳統文化的堅持,在全球化與多元文化共存的公民社會中,可能導致僵化與世代衝突。新生代泰北華人的文化認同與道德生活的追求,已經有了更豐富的樣貌,也不能被簡單標籤化。
中研院院士黃樹民的新書《借土養命》,探討泰北雲南華人社群,如何藉由維持中華文化傳統,在艱苦的環境中,從武裝販毒團體轉型成為相對富足、友善土地的農業社群。然而對傳統文化的堅持,在全球化與多元文化共存的公民社會中,可能導致僵化與世代衝突。新生代泰北華人的文化認同與道德生活的追求,已經有了更豐富的樣貌,也不能被簡單標籤化。
余英時的影響力為什麼能跨越西方與華語世界?曾與余英時在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共事的周質平教授,對比了余英時的兩位師長楊聯陞與錢穆。周質平認為關鍵在於余英時獲得歐美的學術認可後,又重新以中文寫作,除了能夠加揮灑自如,同時也有時代氛圍的刺激。一方面既能藉當代問題有創造性的靈感,另一方面也能回應同代人的精神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