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歷史記憶】尋找台灣的「瑪德萊娜時刻」:鄉懷、食譜與認同變遷 (下)

記憶研究需要倚賴大量文獻,食物記憶更與個人主觀身體經驗息息相關,這都加深梳理台灣飲食記憶與認同變遷的難度。潘宗億透過細究食譜,探索台灣戰後飲食文化變遷,其中一條路徑是來自中國各地的戰後移民,世代交替中看待台灣的眼光如何變化,而發展出更在地化的飲食記憶與文化認同,使台灣的飲食文化更為豐富。

閱讀更多 »
文化 Culture

【歷史記憶】尋找台灣的「瑪德萊娜時刻」:從味道、菜譜到社群認同 (上)

「吃」對很多台灣人來說,想必並不陌生。從過年「圍爐」與節慶菜餚、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再到飽含「鄉愁」的家鄉菜,生活中的大小事物與飲食息息相關。憑藉對飲食的愛好,東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潘宗億近五、六年來投入飲食文化研究領域。他發現飲食行為能建構社群認同,這與其過往關注的「歷史記憶」和「身份認同」的研究不謀而合。

閱讀更多 »
文化 Culture

【歷史記憶】沉默迷宮:我們是加害者還是受害者?德國戰後的記憶建構與辯證(下)

我們需要關照過去,同時也要看現在跟未來,這也是歷史記憶的價值所在。當今台灣在國族認同與轉型正義有很多需要討論與檢討的空間,潘宗億希望,藉由德國的案例,我們可以了解到,處理特定時期的政權、國家機器或是特定團體所造成的遺緒,需要報以耐心,才能接近真相,讓過往邊緣化的歷史不再沉默。

閱讀更多 »
文化 Culture

【歷史記憶】沉默迷宮:我們是加害者還是受害者?德國戰後的記憶建構與辯證(上)

台灣長期以來對德國轉型正義有許多刻板印象,經常以以德國處理二戰戰爭責任與國家暴力的方式視為典範。但如潘宗億老師這樣詳細追索德國戰後的戰罪問題與文化記憶的變遷,上述的印象有了不同面向。潘宗億認為不應該將任何國家的轉型正義神格化或過度典範化,因為即使是德國,時紀上也用了半世紀的時間才逐漸接納過去、坦承面對。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