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Interview

【專訪黃冠閔】世界哲學、跨文化哲學與臺灣哲學:「臺灣有一種時間與空間上的脆弱性」(四)

臺灣複雜的政治與文化脈絡,如何積累思想的能量?黃冠閔將世界哲學、跨文化哲學與臺灣哲學等議題,回歸到與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透過哲學,我們質問自己如何看待世界,意識到自己與他者共同生存;借用觀看自然風景的隱喻,我們無法忽視臺灣在世界中的「脆弱性」。但也是從這種流沙般的狀態,我們開始思考。

閱讀更多 »
專訪 Interview

【專訪黃冠閔】漢學與哲學的迴盪:「我們從來不是既成的自己,有待重建、發明」(三)

如果哲學與現實密不可分,我們是否能理解源自歐洲的哲學?歐洲的漢學如何處理「中國性」?身處複雜脈絡的臺灣,又要如何看待「漢語古典」與「中國哲學」?黃冠閔從「中國性」與「哲學性」來理解哲學與漢學的可能性:透過他者的眼光,揭露文化內部的多語性與異質性,重塑一種多元、複數的「中國」,也從更廣泛的意義上去「做哲學」。

閱讀更多 »
專訪 Interview

【專訪黃冠閔】主體風景到現實社會:「切膚之痛若轉化成哲學概念,就會有力量」(二)

「出離其所」後如何返回現實?哲學研究最終要探問的是什麼?不僅是書面經典,更是不可躲避的生命核心?黃冠閔特別關注「非我」與「自我」的關係,這些關注反映在他過往關於巴修拉的著作與近年對史賓諾莎的研究中:主體並非孤獨地思考而存在,而是屬於自然、與其他物種共同生活於宇宙之中;因此哲學需要根植於我們所生存的社會現實脈絡之中。

閱讀更多 »
專訪 Interview

【專訪黃冠閔】學思歷程:「『不得其所』的不安,留下空間與開口」(一)

哲學經常是對習慣的語言或概念的拆解;有時哲學也意味著創造、更新理解世界的框架與印象。這樣看來,哲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但如何將生活凝結為獨特的視角、打開新世界?常是從認識世界的渴望開始。本刊專訪中研院文哲所黃冠閔所長,正是從「不得其所」、跨出原有環境的渴望開始,促使他踏入哲學,再歐洲與東亞思想脈絡的交錯與迴盪。

閱讀更多 »
行動 Action

【書摘】敘事醫學倫理故事:望天堂的雨輕輕灑落(下)

病人突然而劇烈的轉變,帶來衝擊與自我懷疑,但這同時也是醫者重新自我定位的時刻,探索「醫師」在醫病關係中的位置。短暫的實習結束,向姍姍絮絮叨叨的道別,其實也是醫者平撫創傷的祈求:「像來自天堂的雨一樣,輕輕撫慰乾涸的大地,滋潤著等待希冀的萬物」。

閱讀更多 »
行動 Action

【書摘】敘事醫學倫理故事:望天堂的雨輕輕灑落(上)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年輕女孩,在亢奮期及抑鬱期之間循環擺盪;智能障礙的她對於自己所遭受的欺負與虐待,難以表達述說,情緒困在身體裡。童真的心靈對實習醫師開放自己,但情緒的起伏使陪伴不易,醫者亦經常千頭萬緒,不知道答案是什麼?鉅細靡遺的紀錄底下,是傳遞溫暖的渴望。

閱讀更多 »
行動 Action

【書摘】敘事醫學倫理故事:精神科急性病房裡的阿月與小愷

「持久戰在精神科無法避免,對於照顧者而言,長期照顧會讓人心力憔悴。精神病人就是需要無時無刻的照顧,現實生活又不能因此停擺,那該怎麼辦?送到療養院或是日間照顧中心,就代表不關心或放棄病人嗎?現實的天秤該倒向何方,著實讓人摸不著頭緒。」被放棄與受困讓病人之間也彼此陪伴,漫長的路,醫者又該將自己擺在什麼位置?

閱讀更多 »
深耕 Sprout

【初苗專欄】臺灣漢服運動小史:在傳統與當下創造文化的新生命

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那華人的傳統服飾、臺灣的傳統服飾是什麼?晚近不同華人社群中興起的「現代漢服運動」,看似要恢復傳統與民族文化;然而揉雜了資訊社會、次文化群體、與歷史對話的複雜性等因素,現代漢服運動的真實面貌更為豐富矛盾。本文梳理臺灣漢服運動的發展,提供讀者對現代漢服運動的概覽,也呈現「創造傳統」的動態過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