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憶】楊孟軒:追索歷史記憶的多元性 從理解邁向和解(下)
專訪 Interview
【歷史記憶】楊孟軒:追索歷史記憶的多元性 從理解邁向和解(下)

密蘇里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楊孟軒

【時差】宗教學(六):信科學也信神水?巫的日常好比水電工? 宗教作為對知識體制的批判
專訪 Interview
【時差】宗教學(六):信科學也信神水?巫的日常好比水電工?
宗教作為對知識體制的批判

《時差》播客 第十二集 節目轉載

【專訪潘怡帆】從一次有關虛擬虛構的對話而來:透過文學思考台灣(下)
專訪 Interview
【專訪潘怡帆】從一次有關虛擬虛構的對話而來:透過文學思考台灣(下)

東海哲學系助理教授 潘怡帆

【時差】宗教學(四):比丘尼和守貞女的故事 鬆動性別、種族與階級的本質化結構
專訪 Interview
【時差】宗教學(四):比丘尼和守貞女的故事
鬆動性別、種族與階級的本質化結構

《時差》播客 第十二集 節目轉載

【技術哲學】一種不斷遞迴的思想:許煜讀書會暨工作坊評述
文化 Culture
【技術哲學】一種不斷遞迴的思想:許煜讀書會暨工作坊評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李雨鍾

【歷史記憶】尋找台灣的「瑪德萊娜時刻」:從味道、菜譜到社群認同 (上)
文化 Culture
【歷史記憶】尋找台灣的「瑪德萊娜時刻」:從味道、菜譜到社群認同 (上)

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潘宗億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關於 C-Culture Zine

By 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說文解字·文部》中寫道「華,榮也」,代表繁榮與核心的「華」,經過千百年演變以至今日的全球化時代,含意逐漸開闊多元,「華人文化」成了廣袤的集合,仍待眾多相似而又獨特的人群,說出自己對華人文化的界定:從思維、感受、時空觀、儀俗、宗教信仰到倫理實踐,「華」成了超越地域與血源,有著豐富可能性的問題領域。

島嶼臺灣,不同的族群與文化在此遭遇、衝突與理解,華人文化也在此留下根苗,長出獨特樣貌。帶著島嶼出走的天性與開放的視野,從臺灣的在地處境出發,以華語群體為切入點,放眼華人文化研究的全球性脈絡;拋開靜止的文本,投入正在發生的文化現象中進行人文田野,我們抱著疑惑試圖理解,同時也嘗試挖掘出深植在華人文化中的創造原則。

本站期許能從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的研究活動為基點,成為在公共領域中反思「華人文化主體性」的對話媒介與橋梁,以貼切的語調轉譯華人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主動向研究者探問華人文化與當下大眾處境的聯繫以及推介學術前緣資訊。帶領你用新的視野重新觀看華人文化!